首页 > 历史其它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140

在中国的古代时期,下大雪不仅是麻烦的事情,而是要死人的,因大雪引发的灾难层出不穷,这里我们选取几个朝代,看看中国历史上下过的雪到底有多大,有多冷,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1、汉武帝时“大雨雪,民多冻死”
学术界一般认为,在中国五千年气象史上,曾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对于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最早的一次记载并未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见于《竹书纪年》,事发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到了第二个寒冷期,大雪记载逐渐就多了。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相当西汉末年到隋初,期间经历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实际上,在这之前反常气候已经出现,大早大涝不断,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好几个年头的冬季都出现了极端大雪天气。汉武帝当皇帝长达55年,是西汉在位最长的皇帝,天灾人祸也最多,其间有三个大雪灾年,被记入了史书。
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二月,这一年刘彻打到了“一角而足有五蹄”怪兽,被视为祥瑞,于是定年号为“元狩”。实际上这一年天下一点也不吉祥,当年冬天,“大雨雪,民多冻死。”大雪到底有多大,从很多老百姓被冻死的情况来分析,这场大雪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七年后又连着两年个雪灾年,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三月和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三月,连着出现极端倒春寒。元鼎二年三月的大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的情况比元鼎二年更糟糕,到了阴历三月,中原地区的河水是不会结冰的,这年竟然结了;而到了阴历四月,又下了场大雪,关东十余郡县老百姓缺衣少粮,饥寒交迫,出现了为了活命“人相食”的人间惨剧。
虽然天下饥荒不断,刘彻等西汉皇帝却将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财富,用来造陵墓,置随葬品,在东汉初年的建武二年(公元26年)的一个大雪天,这些帝王陵大多让赤眉军盗了,当时起义军无衣无食,“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在这种真情下,起义军“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
2、唐昭宗时京城每天冻死人“日以千数”
在第二个寒冷期内,各个朝代都出现了反常性的雪天,三国时期的吴国,太平年间竟然出现雷暴雨后下大雪的奇怪气象。据《晋书·五行志》记载,当时吴国是孙亮当皇帝,太平二年二月甲寅(公元257年4月5日)先下了一场雷暴雨,第二天乙卯日下起了大雪,气温骤降,“大寒”,史家称,“既已雷电,则雪不当复降,皆失时之异也。”阳历4月5日下雪,无异于民间忌讳的“六月雪”。
六月雪,向来被中国古人视为不详,元朝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便用“六月下雪,三年不雨”来形容窦娥的冤情;汉乐府《上邪》中则把“夏雨雪”,视为世界末日来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六月雪”实是气候反常的表现,这在中国气象史很多,如战国时,陕西一带多次下“六月雪”
秦躁公八年(公元前435年),“六月雨雪”;周威烈王四年(公元前422年),“四月,晋大雨雪”;周烈王三年(公元前373年),“夏六月,赵(国)雨雪”。实际上这样的反常雪天尚不算可怕,唐末一场超极大雪才吓人呢,连皇宫每天都有人冻死。这场超极大雪,出现在唐代倒数第二代皇帝李晔(唐昭宗)主政末期的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这一年是个大灾年,先是夏秋之交“久雨”,入冬以后就开始下雪,连雨加雪一直下到春天也未停止,即史书所谓,“自冬至春雨雪不止。”
在这样极端天气下,老百姓遭殃了,“民冻馁者无数”,意思是被冻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在当时的陕西京城,年头十一月便“城中薪食俱尽”,“民冻饿死者日以千数”,每天冻饿死的老百姓都在千人以上,多么可怕!
当时正值荒年,再加上这么糟糕的雪天,连皇宫粮食都断炊了,李晔只好命令宫人,在宫中支起一个小磨,自磨豆麦充饥,“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堂堂帝王之家,每天都有三四个人被冻饿死,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唐朝时的怪雪还有不少,如在李适(唐德宗)当皇帝的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805年2月10日,京城下起了“赤雪”,京城百姓议论纷纷,视为凶兆。
3、宋代的第三个寒冷期
在中国气象史上,李晔当皇帝时处于“温暖期”,相对来说,极端大雪天气不是太频繁,到了公元1000-1200年的两宋时期,雪灾又与中国古人过不去了。这一时期正处中国第三个寒冷期,我查阅了《宋史·五行志》,上面雪灾纪录在70次以上,一少都是连年发生,其中又以北宋初期为最,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主政22年,有5个年头发生雪灾: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军大雨雪,江水冰,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郓州风雪伤麦。
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
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赵光义主政期间这几场雪显然不是最糟糕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中所列两次雪灾,要严重多了,一次发生在赵煦(宋哲宗)当皇帝的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这年冬天,京师(今天河南开封)所在的中原一带,入冬以后天天下雪,至春不止,导致“苦寒,民冻多死”,不少人家冻死光了,连尸体都无人掩埋,朝廷下诏赈灾,“死无亲属者官瘗之”,官府安排人来掩埋尸体,赵煦因此取消了当年元宵节的游幸活动,并恩告地方,进行抚慰。
另一次发生在赵桓(宋钦宗)当皇帝的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大地再遇罕见大雪严寒,从当年阴历十一月到次年正月,雪下个不断,平地积雪厚达好几尺,“人多冻死”。
当时京师站岗士兵手冻得兵器都拿不了,有的士兵被冻成了僵尸,如果光是雪还好,又刮强劲的西北风,《宋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老百姓没有吃没烧,官府员还算人道,叫老百姓到皇家花园砍伐花木当柴烧。
天灾过后又来人祸,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烧杀抢掠,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以及皇族、后宫妃嫔、贵卿、臣僚等计三千余人,统统俘虏回北方金国,是谓“靖康之难”。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将这两次雪灾,列为北宋年间“严重强寒潮灾害”,是不是最严重的?我看不一定,元祐二年雪灾的前一年,即嘉祐元年(公元1086年)正月二十四“大雨雪”,把宫架都压折了,一周后的二月初三又是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4、明清时期的第四个寒冷期
明朝中期起,中国进入了第四个寒冷期,一直到1900年前后的清末才结束,长达500年,明、清两朝恰好处于这一时间段内,所以国内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明清小冰期”,国际上则称为“现代小冰期”。自然,明清两朝的雪灾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频繁,《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中,1900年以前的“严重强寒潮灾害”仅节选17次,明清就占13次。
朱祁钰(明代宗)当皇帝的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大雪,极为严寒,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连下一个多月的雪,灾情严重:江苏苏州,太湖断航,港口封冻,“人畜冻死万计”;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河北沧州,“冻死人畜无数”;山东德州,“人畜冻死”。南方的广西柳州等地,河里的鱼都冻死光了,而南方河鱼被冻死是十分罕见的。在宋朝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曾出现过,当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
这还不是明朝历史上最严重的雪灾,最严重的应该是风流天子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的正德八年(公元1513 年),雪下得最凶猛的是华东地区,这些地区江河冰合,鸟兽冻死,甚至冻毙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竟然同时成了“超级溜冰场”:太湖,“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
在明清小冰期,又以清朝遭受的雪灾最严重,《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节选明清“严重强寒潮灾害”13次中,有9次发生在清朝,有学者又把17-19世纪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小冰期中的“寒冷期”,离现在最近的500年中最寒冷的五十年,即出现在这一时期,具体说,是公元1650-1700年间。
这最冷的五十年里,连下一个月大雪并非罕见,而是常见,如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国雪灾,被冻死者“甚众”。在河北一带,不少人被冻毙在山洞里。而当年南方的湖南永州等地,竟然也连下40多天雪,“民冻死者无算。”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连降大雪,一般连续下40-60天不等,黄河至龙门段都冻起来了,淮河更是坚冻两个月。
全国好多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冻死人记载: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一带,“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西南昌等地,“行人多冻死”;安徽怀宁等地,“冻绥死者甚众”;江苏盱眙等地,“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等地,“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
展开全文
上一组:湘西最恐怖的三大“邪术”
下一组:关于贵州九大未解谜团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