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其它

大学章句

时间:2022-09-05 分类: 历史其它 查看: 62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闲.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闲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经一章大学之道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传十章
第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
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展开全文
上一组:把心放到冷水里
下一组:老子
相关信息
盘点:古代地球上最著名的10大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曾经是统治我们这颗星球的主人。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今天介绍下10大地球上最著名的恐龙。 1、中华鸟龙(最色彩缤纷的恐龙) 有很多恐龙都是长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来。中华鸟类是第一种被发现化石

揭开进化之谜:我们为什么要长嘴唇?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 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

古代中国就有很重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从古到今都没断过,论坛贴吧里经常上演地域对骂。团体心理,包括地域偏见,都是来自对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古时候,人们玩得比我们还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地域歧视,大多是出现于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XX地方的人都是骗子,我上

古代臭名昭著的“四大名药”

在古代医学上,完全依靠巫医和中医,来预防或是抵抗疾

那些一直未婚的政治女强人!

相较于男性,女性从政的少;而相较于男性,从政的女性单身的不少。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喻之飞蛾扑火,但不管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而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思想独立、叱咤政坛,她们身兼数职、工作勤奋,以至无暇

考古谜团:法老咒语为何会屡屡应验?

古埃及金字塔自发现以来就充满了种种神秘元素,其中法老的咒语就是其中一项甚为恐怖的诅咒。曾经最早参与挖掘图坦卡蒙法老墓的多名考古学家就因此而不得善终。同样法老诅咒也多次应验杀死了许多打搅法老长眠的入侵者。法老诅咒为何屡屡应验?这中

汉代丧葬解密:中国历史上汉代贵族丧葬的奥秘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的合葬墓园,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区及陵邑等部分组成。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布局规整,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充分显示了封建帝王事死如生的丧葬意识。陪葬墓园规

历史谜题:故宫三大殿为何不种树?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而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当我们去游览时,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象征皇权的前三殿的院内没有种植任何树木。为何如此大的三座宫殿连一棵树也没有? 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的中心,现称为故宫,它是明清两代24位皇

曾经在云南建立过的八大神秘古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云南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神秘多彩。其实,云南历史上暗藏八打神秘古国,随小编一起揭开八大古国的神秘面纱。 1、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