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史风云

古代埃及与赫梯战争史

时间:2022-09-05 分类: 战史风云 查看: 149

迄今有和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 公元前14世纪末叶至前13世纪中叶,古代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 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迭石之战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 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战后缔结的和约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 条约文书。

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扼古“锡道”要冲,是古代海陆商队贸易枢 纽,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 早在公元前第3000纪,埃及就多次发动过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 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埃及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约公 元前14世纪,当埃及忙于宗教改革无暇他顾时,赫梯迅速崛起,在其雄才大略的国王苏 皮卢利乌马斯的率领下,积极向叙利亚推进,逐步控制了南至大马士革的整个叙利亚地 区,沉重打击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约前129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 二世即位(约前1290—前1224年在位),决心重整旗鼓,与赫梯一争高低,恢复埃及在 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为此,拉美西斯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 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 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4年),埃 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85年)4月 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率4个军团从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沿里达尼河谷 和奥伦特河谷挥师北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进至卡迭石地区,于卡迭石以南约15英 里处的高地宿营,位于奥伦特河上游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耸立,地势险要, 是联结南北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军试图首先攻 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尔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

就在埃及举兵北上之际,一场紧锣密鼓的备战活动也在赫梯全面展开。拉美西斯二 世还未启程,赫梯即从派往埃及的间谍那里获悉了埃及即将出兵远征的秘密情报。赫梯 王穆瓦塔尔召开王室会议,制定了以卡迭石为中心,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 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为此,赫梯集结了包括2500—3500辆双马战车(每辆战 车配备驭手1人,士兵2人)在内的2万余人的兵力,隐蔽配置于卡迭石城堡内外,拟诱 敌进入伏击圈后,将其一举歼灭。 拉美西斯二世率军在卡迭石附近高地驻宿一夜后,于次日清晨指挥主力部队向卡迭 石进击,意欲在黄昏之前攻下该堡。拉美西斯二世率阿蒙军团冲锋在前,赖军团、普塔 赫军团居后跟进,塞特军团由于行动迟缓,尚滞留在阿穆路地区,一时难以到达战场。

当阿蒙军团进至卡迭石以南8英里的萨布吐纳渡口时,截获两名赫梯军队的“逃亡者”, 这两名实为赫梯“死间”的贝都因游牧人谎报赫梯主力尚远在卡迭石以北百里之外的哈 尔帕,并佯称卡迭石守军士气低落,力量薄弱,畏惧埃军,特别是叙利亚王侯久有归顺 埃及之意。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指挥阿蒙军团从萨布吐纳渡口跨过奥伦特河, 孤军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穆瓦塔尔闻讯迅即将赫梯主力秘密转移至奥伦特河东岸, 构成包围圈,将埃军团团围住。拉美西斯二世从刚刚捕获的赫梯俘虏口中始知中计,立 即派急使催促赖军团和普塔赫军团紧急来援。

当赖军团到达卡迭石以南的丛林时,早已 设伏于此的赫梯战车出其不意地攻其侧翼,赖军团损失惨重,接着,赫梯军队以2500辆 战车向埃军阿蒙军团发起猛烈攻击,埃军士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陷入重围之中的拉 美西斯二世在侍卫的掩护下,左突右挡,奋力抵抗,并祈求阿蒙神的庇佑,还将护身的 战狮放出来“保驾”。在此危急时刻,埃军北上远征时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队赶 到。这支援军呈三线配置,一线以战车为主,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 车各半,突然出现于赫梯军队侧后,对赫梯军猛攻,把拉美西斯二世从危局中解救了出 来。埃军连续发动6次冲锋,将大量赫军战车赶入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战车投入战场, 猛冲埃及中军,并令8000名要塞守军短促出击,予以配合,战斗十分激烈。黄昏时分, 埃及普塔赫军团先头部队赶到,加入战斗。入夜,赫梯军退守要塞,战斗结束,双方势 均力敌,胜负未分。

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战轻 敌冒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 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于公元前1269年,由继承自己兄长穆瓦塔尔 王位的赫梯国王哈吐什尔(约前1275—前1250年在位)提议,经拉美西斯二世同意,双 方缔结和平条约。哈吐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 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条约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铭刻在埃及卡纳克和拉美 西乌姆(底比斯)寺庙的墙壁上。它是译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 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在赫梯首都哈吐沙什的档案库中发现有用巴比伦楔形 文字书写的泥版复本。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 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 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

条约签订后,赫梯王以长女嫁 给拉美西斯二世为妻,通过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埃及与赫梯的争霸战 争,是古代中近东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拉美西斯二世是古代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 力的法老,当时的赫梯也处于其鼎盛时期。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 都受到严重削弱。埃及并未达到恢复亚洲属土的目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后继者日益面临 内外交困的局面。从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一带席卷而来的“海上民族”的迁徙浪潮,与利 比亚部落的入侵相呼应,日益动摇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国逐步陷入瓦解之 中。赫梯虽然占有叙利亚大部,一度雄视西亚。但与埃及战争后,本来就不甚稳固的经 济基础进一步动摇,不久即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 海峡侵入赫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臣属国家纷起反抗,赫梯国家迅即崩溃。至公元前 8世纪,完全为亚述所灭。

展开全文
上一组:希波战争史
下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关信息
世界最强战绩:中国军人真的打败了21个国家!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

细数二战时期十大著名坦克

TOP1:德国虎式坦克 德国人制作的坦克造型非常的美观,工艺十分精良,制作工艺上苏联坦克粗制烂造难以超越的德国坦克。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乘员为5人,重量57吨,属于重型坦克(一般40吨以上的称为重型坦克)。发

朝鲜半岛为何最终未能纳入中国版图?

为什么朝鲜半岛未能纳入中国版图?朝鲜跟中国,中间没有大海相隔,大陆连接,也是中国的附属国,为什么长久以来都没有纳入中国呢?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一切以农业为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领土的扩张往往是人口的迁移的

世界上十大损失最惨重的事故

历史上灾难无数,造成的经济损失早就不可计数,但就单一事件而言还是有可以计量经济损失的,我们仅选出可以计量经济损失的史上十大事故来对比一下!它们中的很多事情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引起的,却最终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应引以为戒! 1、切尔诺

中国最神秘的特种部队:龙焱特种部队

龙焱特种部队是中国最神秘的特种部队,其作战能力甚至比曾经名噪一时的蓝蜘蛛特种部队和红蝎特种部队更强,龙焱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毋庸置疑,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在外界无人知晓,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级机密档案室里,关于这支部队的档案只有一页,这

盘点全球十大最强狙击步枪

全球十大狙击步枪排名你知多少?狙击步枪在狙击手上总是能百步穿杨。一款好的狙击步枪必须同射手进行长期的磨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威力,全球十大最强狙击步枪排名,这些步枪都是在战场上经历过历练的,得到了实战的证明。 1、L115A3狙击步枪(英国

二战期间日军不使用冲锋枪的原因

在二战中,几乎所有的交战国军队都装备了冲锋枪,而且很多枪堪称为经典名枪,而日本自己虽研制出了百式冲锋枪,但是却没有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1、研制出冲锋枪却不用 远在十九世纪末的日、俄战争中,当时俄军主要使用的步枪为老式的滑膛枪,有效

中国古代8大攻城利器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火炮之利,守方据守天险或固守城池,在粮草充足且军势相当的情况下,往往都会让攻击的一方无计可施,于是就有许多说客说服守将献城成为美谈。那么如果守方武将坚决固守城池,古人都有些什么办法攻破敌军城池呢?接下来,让我们

世界战争史上十大首都沦陷事件

TOP.10 北京 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人和法国人仗着自己的船坚炮利,一路挥兵北上如入无人之境。咸丰皇帝仓促之间带着后来的两宫皇后逃到承德避暑去了,可怜的北京城开始第一次被外人蹂躏。圆明园被烧了,雨果悲愤的写到:历史会记住两个强盗,

盘点二战中十大致命武器

1、原子弹 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西部沙漠中爆炸。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国一架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将广岛夷为平地,约8万人死亡。3天后,第二颗原子弹投向日本长崎,又造成7万多人死亡。在核武器的强大